我们是怎么毁了这些“圣地”的?
|
“圣地”是人类灵魂的栖息地,塑料垃圾污染,让环境遭受着前所未有的破坏,与其在网上声讨,不如携手绿塑PHA生物基可降解材料,一起踏上环保之路~
垃圾围城早就不是什么新鲜的概念,全世界各地都饱受垃圾,尤其是无法降解的塑料垃圾的困扰。
而随着人类的脚步越走越远,很多曾经人迹罕至的地方也开始出现了垃圾的踪影。甚至一些因为特殊条件而从未被人类污染染指的地区,也开始出现了塑料包围的现象,从高原到深山,从大洋到天空,无一幸免。
昆仑山南脉延申至青海境内的部分,是巴颜喀拉山。即使撇除了神话意义,巴颜喀拉山对于中国人来说也确实非常重要——它是长江和黄河的分水岭,由一山而出中华文明的两条母亲河。而在这座山脉的最高处,便是久负盛名的神山年保玉则。
年保玉则这一地区的地势非常雄奇,海拔高于5000米的山峰就有二三十座,其余的高峰更是号称有三千六百座之多。而高山融雪在山间盆地形成了数百个海子,让这个高原地区的景色更加秀美,被称为“天神的后花园”。
年保玉则的三千六百峰 和三百六十海子 摄影师@蔡石 可横屏食用
年保玉则的海子清澈无比 在晴天能倒映山峦的起伏 摄影师@郑福利 可横屏食用
因为这个美丽的地方,已经不再是仙境一般遗世独立的存在了,不断到来的大量户外游客,纷纷把垃圾带到了这里。
台媒的报道标题耸人听闻:《垃圾人类粪便遍布,青海“天神的后花园”停开》,却是这座圣地现实面临的窘境。
年保玉则景区保护管理局 进行环境清理工作 清出来多少垃圾 图片来源@久保县新闻网
扎陵湖附近生活着大量候鸟 春天来此的大雁、野鸭等可达数万之多
摄影师@蔡石 可横屏食用
蓝色的鄂陵湖周围本是重要的高山牧场 近年来却呈现明显的沙漠化 摄影师@蔡石 可横屏食用
牛背山山顶海拔3660米 被誉为360度全方位“中国最大的观景平台” 摄影师@王昊
壮美青海湖畔的垃圾堆 你还能想象这里是鸟类的繁殖地么? 摄影师@一蕊Aries
青海湖畔的垃圾堆场 已经没有丝毫的神圣和美好可言 图片来源@网易新闻
图为另一处胜景甘嘉草原 高原志愿者团队完成垃圾的收集后 由于没有完善的垃圾处理系统 只能集中到简易的填埋场 图片来源@中外对话
即使是仍然在开放的景区,比如已经成为泛滥网红的茶卡盐湖。
开发成景区之前的茶卡盐湖 是无机盐矿场 享受绝美倒影的不是美女而是拖拉机 摄影师@郑福利
越是旅游旺季 越是鞋套满天飞 图片来源@一手Video
得到了大量媒体的关注 但似乎还是很难说会有什么改善 图片来源@北京电视台 除了可怕之外,我们找不到其他的词来形容这对比之下的反差。 年保玉则、茶卡盐湖、扎陵湖鄂陵湖这些圣地,本就不是为了人类而生,在这样美好的大自然里留下垃圾完全是人祸。
在人类做好准备之前,这些地区的确应该谢绝游客的访问。
扎陵湖、鄂陵湖还是黄河的源头 这是正经的从源头开始污染 由石油合成工业而来,在1950年代被人们乐观地认为可以大大改善人类生活环境的塑料,已经开始了它的报复。每年有500到1300万吨塑料流入海洋,而这些塑料在海洋里经过470年都不会降解。
这些毛骨悚然的数字,还仅仅是人类的塑料废物帝国给自然界造成伤害的冰山一角。
一个具象化模型
美国西海岸与夏威夷之间 正在形成一个超级垃圾漩涡 图片来源@World Council for Nature
根据世界自然议会的预测,全球范围内已经有五个海上垃圾漩涡正在形成,每一个都将影响一个周边地区的自然环境。 一只误食了破碎塑料袋的海龟 无法消化的塑料袋最终会导致消化道疾病 让海龟生不如死 图片来源@World Council for Nature
全球每年因误食塑料丧生的海鸟已超过100万,因塑料死亡的海洋生物每年约有1500万,这就是塑料为环境做出的可怕“贡献”。
一只食用了太多塑料瓶盖而死的海鸟 死后胃里除了塑料一无所有 图片来源@World Council for Nature
在现在的污染规模下,一个爱吃海鲜的人每年会从海鲜中间接地摄入11000颗塑料颗粒,自己为自己制造的垃圾买单。
加勒比海上的塑料垃圾漂浮场 比任何文字都更有说服力 图片来源@Youtube 相信看完了这些描述,你已经对塑料垃圾犯下的罪行深恶痛绝。
但是第二天,你还是会买塑料瓶装的饮料,用两毛钱一个的塑料袋装着它们来到办公室。
其实我们只需要优化其中的一点点,就能为这个世界减少一分塑料垃圾的危害:
多使用环保袋、自带水杯,尽可能减少塑料垃圾的产生。
如果一定要使用塑料,那么使用那些可以自然降解的种类,让它们不至于在环境中祸害万年,比如PLA、PHA生物塑料产品。
当然,在去上述这样的圣地旅游参观时,把带去的垃圾带走,也是每个人都必须做到的。
志愿者们把垃圾带离年保玉则景区 让天神的花园也歇歇 图片来源@久保县新闻网
|
发表日期:2018/8/27 11:26:10
|
返回 >>
|
|